“资金推动型”股市短期难改变 价值论再遭挫折2004/11/16 录入:客服6
曾几何时,“新一轮行情不会重返资金推动型老路的论调余音可鉴。不过,时光荏苒,“价值推动论说归说,但对“资金推动的渴望还是在各方利益团体的行动中表露无遗。
说资金推动状况已经改变了的人认为,市场资金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投资者十几年来的经验教训,基金所秉持的价值投资已经全面地改变了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观念和投资行为,新一轮牛市演进方式决不会重蹈覆辙。 但是,全新的论点或许随时可以推出,但全新的行情却很难随人们的意愿而出现。
从落实国九条各个部门争相表现自己的积极态度的时候,他们所采取的方式却也无外乎资金的推动———从社保基金说起,然后是QFII、然后是保险资金等等。 有人统计说大概有近千亿的资金竞相屯集。
中国股市历史上两次波澜壮阔的大行情,都与大规模合规资金被引入有关。第一次因合规资金被大举引入而产生的大行情,发生在1996年初至1997年5月。沪深市场从区域性市场转变为全国性大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投资者的资金源源不断入市,而1999年5月至2001年4月的大牛市行情,则与三类企业被允许进入股市及基金力量的快速壮大直接关联。
那么,这次呢?
基础的确是不同了:首先是市场似乎到了跌无可跌之际,而要求制度修正的呼声越来越高、投资者愈发成熟等。在这样的时候,近千亿资金等在场外的确是又一个大的机会。
务虚点说,这近千亿资金的势能也是令人敬畏的。
当然,势能转化为动能却需要费些周折。
应该说,这些资金的预算约束要比其他资金更为严格,QFII还有保险资金以及全国社保基金,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每次投资行为都有可能受到最为严厉的监督,由于理财机构之间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所以他们投出任何一单都是十分谨慎的。在市场各方的这种博弈过程中,观望气氛笼罩下,期望资金马上救市的确是困难了点。
但是,它毕竟是件令人振奋的事情。
对于股市从2001年4月至今的连绵下跌,很多人认为与资金大规模的抽离大有关系。虽然我们知道资金抽离不是原因而是结果,真的无法回避资金逃离的现实。
记得在2001年整治股市泡沫时,舆论普遍认为1341-2245点的行情属“资金推动型行情,是过度投机,惟有“业绩推动型行情,才是正途。此后,管理层开始对股市进行超常规整治。一系列严厉措施相继出台,但是这样的措施却只起到了它的副面效应,市场似乎对它的正面目标视而不见。
在股市暴跌40%以上之后,管理层又推出停止国有股减持、降息、减税、浮动佣金、允许外资控股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新股向二级市场配售、放缓增发等“利好组合拳,而这些措施无一例外都是从调动资金积极性的角度出发的。
我们看到,国九条的第三条明确鼓励合规资金进入股市的内容,其强调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比例。
看来,管理层也意识到了,抛开资金基础来谈论“价值推出或者“业绩推动都显得过于奢侈。
的确,一个健康的股市需要资金源源不断的输入,安全无碍地离开,这是制度保障的作用,而目前,制度建设无法毕其功于一役的时候,正常的资金推动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一味谈制度而无视现实者是否需要反思一下呢?
|